8月15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召开应用技术型高校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副校长谭贞应邀参加,会议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书记孟庆国主持。
会上,副校长谭贞通报了我校课题组近期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向与会专家从详细介绍了我校课题组初步研制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标准”的基本结构、核心指标与指标内涵,与会专家对我校研制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标准”给予高度评价。
与会其他课题牵头单位负责人还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中心课题组卢彩晨提出“应用技术型高校设置标准”应深化国际比较,着手实地调研,凝练核心指标;教育科学研究所张智在解读“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关键性指标”时指出,应用技术型高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的区别在于高质量就业的相关指标,并将这类指标分为学生维度、社会维度、区域维度三大类。重庆市教委课题组牟延林提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标准”应从依法执教到依法转型,再到依法认证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的设想。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课题组闫舒静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四个维度,对“应用技术型院校高价值专业评价标准”提出初步构想。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陆阳春、北京鼎鑫泰合投资集团董事长刘宁、重庆智谷信息产业发展公司执行副总苏坤等10余位行业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就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和建设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在总结时指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经过研究、号召、发动、决策等,取得明显成效,并已进入转型试点、落地的工作阶段。对下一步的工作,陈锋强调,各课题组要明确研究定位,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价值创造,坚持产教融合,始终把应用技术类型放在整个现代教育体系中来看待,总结经验、凝练指标、不断完善,力求在管理和基层实践上实现新突破。陈锋还对各课题组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认为黄淮学院的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具有典型意义,黄淮学院课题组应结合学校的做法,下沉到人才培养层面,围绕人才培养的标准、流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外部评价等问题,继续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撰稿:刘彦军 责任审核:张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