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课题组来我校进行专题调研。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 研究员、厦门大学矫怡程博士参加调研。校长介晓磊,副校长王冰、谭贞出席调研座谈会,教务处、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专家组首先考察了创新创业园、艺术设计学院等单位的教学设施,实地了解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随后召开了座谈会。会上,校长介晓磊从时代呼唤、现实问题、何去何从、路在脚下、黄淮实践等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他指出,国际背景、国家需求、民生大计都在呼唤教育转型发展和教育改革。他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地方本科高校必须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顺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新趋势、新要求,做出“顺天时、占地利、谋政通、拥人和、求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转型发展。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从顶层设计、观念转变、实际行动三个方面去努力,在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之路。
史秋衡指出,《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项目是为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从而进一步理顺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与高校特色办学。他说,黄淮学院的应用型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高校分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鲜明的案例,并对高校分类设置的标准研究和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具有典型借鉴意义。下一步,课题组将进一步挖掘黄淮学院转型发展中典型示范性,及时吸收到课题研究当中,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座谈会上,双方还针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财政供给、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校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撰稿:王坤 责任审核:张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