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上,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教育创新实验——探索高校深度转型新途径”圆桌会议在嵖岈山国际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举行。来自各高校、企业单位的与会嘉宾五十余人参加了圆桌会议。会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秘书长张振笋、《大学》杂志主编张男星主持。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转型,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需要,也是丰富现代体系的需要。此次圆桌会议,是本届论坛精心设计的一个活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智慧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商丘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介晓磊教授围绕教育创新实验,尤其是从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转型视角,探讨了新时期高校深度转型新途径问题。
席酉民在题为“融合式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报告中,结合西交利物浦大学发展历程,介绍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在进行融合式教育的探索。他指出,融合式教育首先需要观念的改变,如果没有观念的改变,可能很难理解融合的教育。大学要转型,首先要从教育模式、管理方式、跟社会的互动关系、教育的理念四个方面改变。大学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地方,以学生成长、兴趣为导向,进行三个纬度的转化,从孩子变成成人,从盲目学习到兴趣学习,提倡研究型学习、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工作,持续创新,把美国教育的灵活性,英国的重视质量体系,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最后形成生态系统,共生共存。
在“智慧学习环境与高校教学方式创新”报告中,黄荣怀结合“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指出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总体研究经费不足、科研体制与创新诉求不适应、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鸿沟、教育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特征等挑战。未来的学习到底是什么?他认为未来课堂的核心问题其实是要提升我们的学习体验,未来课堂的环境是智慧教室,未来课堂的活动是真实学习,未来课堂的设计是有效教学,学校教育创新的基础就是“智慧的”老师和“智慧的”校园。
介晓磊在“产教融合的深化与拓展”报告中,结合黄淮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的做法,从产教融合的战略视野、多维特征、深化拓展、有效行动和教育创新实验的新模式五个方面对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深化和拓展产教融合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产教融合是理念,是趋向,推进产教融合,不仅是事融,物融,心融,更重要的是利融,利益方面,一定是合作的双方都能在合作的过程当中,获得自身的利益。拓宽主要是拓宽产教融合的各种渠道,深化要以人为本,跨界融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互惠互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建如、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顾永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李克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评估与教学质量督导办公室主任张劲松、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单铁军等与会嘉宾也围绕教育创新实验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大家一致认为,用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导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历史的必然性。地方本科高校深度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实现要靠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角度看,地方高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应该是向既适应现代大学理念又彰显地方特色的现代应用型高校深度转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从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和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现代应用型人才,深度转型将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撰稿:王卫华 摄影:张琦 张茹 责任审核:吴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