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课程一段渠 种好思政责任田
——黄淮学院举行2020年度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11月10日下午,我校在图书馆中州厅举行黄淮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教学观摩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党委书记李国胜,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先省,党委副书记王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忠义,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新艳、王东云、耿红琴、张艺迪出席,全校中层干部、教研室主任、学工办主任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王东云主持会议。
会上,国际教育学院陈芮、数学统计学院周向前、建筑工程学院李小娟和艺术设计学院刘明四位教师代表依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展示,从不同角度将专业教学与思政工作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展示了各有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主动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彰显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现场气氛活泼热烈,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教学观摩会后,刘先省对四位教师所讲内容依次点评,对其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比较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
刘先省指出,自去年开始,学校党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程思政观摩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0月22日,党委李国胜书记在省委王国生书记主持召开的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汇报交流了我校加强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这都充分证明了我校在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显著成效。
刘先省就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的问题出现;二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三是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课程各方面,贯穿于课堂各环节;四是要不断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广大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随后,李国胜作“以三全育人的创新举措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报告。他指出,过去一年,学校进一步把课程思政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各部门、各学院坚持探索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奠定了扎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成功入选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李国胜就进一步抓实抓强课程思政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创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着眼落实“两个大计”,进一步深化对抓好抓实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融合性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新内容、新发展、新方向,更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方略、新方法、新途径,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大思政新格局。二是坚持突出“四个注重”,进一步围绕学校办学实际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制度引领,努力从制度层面保证课程思政“走进每一位教师、融入每一门课程”;更加注重协同推进,致力构建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人人学习拼搏、人人奋斗奉献、人人成长成才”的富有黄淮特色的现代教育新生态、现代育人大环境;更加注重彰显办学“地方性”和人才培养“应用型”的办学特色;更加注重创新实践;着力解决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三个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评估评价体系不健全、不科学的问题。三是牢牢把握“三个关键”,进一步强化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实效。进一步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按照发挥“六个作用”、提升“六度”的目标和要求,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立德示范,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抓好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分类细化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推动课程思政分类实施。强化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在狠抓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建设,进一步突出黄淮学院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
李国胜指出,未来3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阶段,未来30年决定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决定于我们今天的奋斗与付出。躬逢伟大时代,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办大学、胸怀梦想办大学、奋斗奉献办大学!各级党组织要坚定不移扛牢政治责任,对标对表《纲要》要求,明确导向、及早布局、快速行动,在新一轮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大潮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努力取得一批新成果、大成果。
(撰稿:王振杨 葛方位 审核:朱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