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抓内涵 开新局
黄淮学院举办刘彦明教授专题报告会
为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在学党史、悟思想过程中着力办实事、开新局,4月21日下午,围绕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两大任务,奋力实现学校事业更高质量发展,我校特邀信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刘彦明作报告。报告会在图书馆中州厅举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报告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专班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各学院科级以上干部、重点学科带头人、科研机构负责人、全体硕士研究生导师参加了报告会。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先省主持报告会。
刘彦明围绕《关于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的主题,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从学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国家学科建设的政策和发展历程 、河南省学科建设的政策和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信阳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路、做法和成效进行了系统讲解,最后对黄淮学院学科建设和硕士单位(点)建设提出了6条建议:一是高度重视,科学规划。要对照《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2020)》中各项核心指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二是凝练方向,强化特色。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有选择地设置、建设新兴学科。三是注重队伍建设。特别是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问题。四是聚焦教学科研,打造学科平台。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五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要加大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硕士点建设学科和支撑学科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学科平台建设与维护、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学位点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六是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对硕士授权单位省级立项建设工作采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刘彦明的精彩授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大家受益匪浅,现场掌声不断。
刘先省对刘彦明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性要有再认识。学科水平体现出大学学术水平,体现出大学的办学特色,体现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大学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学科之间的竞争,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学科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纲举目张地开创大学事业的新局面。要通过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扶优、扶特、扶新,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大局意识,通过重点学科授权单位建设,带动一所大学的发展;二是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有新举措。要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扶优、扶特、扶新,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振兴发展重大机遇,以“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引领,按照“学校—学院—学科—带头人”四位一体的建设体系抓好学科建设工作。同时,要在学科特色上下功夫,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分层次推进学科建设工作。坚持推进“八大人才工程”和“三大引才计划”,不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三是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科学分解各项任务。做好学科建设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校上下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注重成效,切实把学科建设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学校把握方向、总揽全局,职能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各学院、各学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全校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学科建设工作的新格局。
刘彦明,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首批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任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一级硕士授权学科、全球ESI前%1化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多年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生命分析化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工作。主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项目1项等1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指导毕业研究生近30名,其中多名研究生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撰稿:王悦迪 摄影:王振杨 审核:温培雅 终审:朱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