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科竞赛对教学内涵质量提升的作用,河南省教育厅在2019年设置了河南省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科竞赛为抓手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黄淮学院、中原工学院、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南阳理工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校相关教师共同参与了课题研究工作。目前,该项目被评为2021年度黄淮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特等奖,该成果在多篇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得到CSSCI检索和《教育时报》多家官方媒体报道。同时也通过了河南省教育厅的项目鉴定,成果在省内外高校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黄淮学院把学科竞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项目主持人黄淮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王东云和相关研究人员在深人研究各类学科竞赛知识体系和竞赛元素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学科理论型竞赛、学科应用型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型竞赛三大类型,汇集了河南省和兄弟省份高校的学科竞赛成果和有效数据。列出了学科竞赛主要需要的知识元素和能力构成矩阵列表,总结出了拓宽视野、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社会责任、奠定基础、激发兴趣、沟通协调、设计开发、创新创业、研判分析、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前沿探索12项能力竞赛知识元素。
王东云带领团队教师研究出了学科竞赛知识体系和竞赛元素融人培养方案流程图,学科竞赛、知识竞赛融人“6个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流程图,帮助高校修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30余个、创新人才制度建设12份,申报发明和使用新型专利6项,将项目成果推广到53所学校。此外,他还在河南省举办有针对性的学术讲座与培训3次,扩大了该项目的学术价值、应用推广和学生受益面。在修订新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黄淮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把大学生竞赛的知识点融人实践教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中原工学院突出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学分设置,在机电学院等4所学院设置“学科竞赛周”实践课程;南阳理工学院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对学科竞赛的培育和指导,加大学科竞赛在培养方案中的占比和学分,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以赛促改,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赛促研,研判学科竞赛质量与评价;以赛促建,加强学科竞赛信息化建设;以赛促管,完善竞赛奖励与约束机制
大赛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黄淮学院以大学生学科竞赛强调专业应用,体现了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引领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杠杆,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撰稿:温培雅 责任审核:赵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