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科研 党建+业务 党建+红色
黄淮学院致力打造河南省高校高端新型智库
一叶生春,万象更新。近日,入选“首批河南省高校新型品牌智库建设单位”的黄淮学院再传佳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的专报《关于加快推进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被省教育厅《资政参考》刊发并获省领导批示,为数字农业发展和全国数字农业大会献计献策,凸显人才智库作用。
黄淮学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是由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与黄淮学院共建,以高端新型智库为建设目标,集驻马店乡村振兴学院、驻马店企业家学院和驻马店市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为一体的应用型科研单位。自成立以来,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坚持做好党建“加法”,实现科研“乘法”,通过发挥政、产、学、研优势,打造一支专业智库的新团队,走出一条以党的建设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绘就一幅发展高端新型智库的新图景。2021年,黄淮学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第六名的优异成绩,跻身于河南省首批高校新型品牌智库建设单位行列。
“党建+科研”,融合成果落地生根。黄淮学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的功能定位是“一个智库,两个基地,三个平台”。即构建驻马店产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规划智库,打造企业家培训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校地合作社会服务平台。黄淮学院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在各领域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围绕当地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对策性、储备性研究。2020年第17期的研究专报《关于利用驻马店红色资源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政策建议》,其中“尽快建设竹沟干部学院”“丰富红色教学内容”“在红色纪念地开设红色教育课堂”等研究成果,被市、县有关部门吸纳,“竹沟干部教育基地”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后,现已开工建设。《关于驻马店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让红色基因在祖国大地代代相传》《美丽乡村在河南的实践与思考》《革命老区产业振兴发展的思路与建议》《大别山革命老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多篇文章在《农民日报》《中国老区建设网》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
“党建+业务”,服务地方共同发展。黄淮学院坚持把党建和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起谋划,一起推进,形成了党建工作有标尺、事业发展有方向、考核评价有依据。黄淮学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在承接驻马店市政府委托的调研和咨询任务的同时,积极撰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学术性的《研究专报》。其中,《提升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完善市校合作机制共促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获得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撰写的《农村党建与乡村治理》一书不仅有助于农村干部学习理解乡村振兴政策,而且有助于发挥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服务地方、服务农村的支农兴农作用。
“党建+红色”,继承发扬红色基因。黄淮学院依托下属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和老区文化产业研究所,深入挖掘、收集、整理驻马店市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先后编辑出版了《驻马店红色文化概论》《驻马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参与编辑了《老区文艺》杂志,发表红色文艺作品300多篇,参与编纂了《革命老区县发展史》《驻马店红色印记》《红色的旋律》等图书,承办了竹沟精神理论研讨会、驻马店市红色历史理论研讨会,参加了电影《打铁花行动》的拍摄工作,参与了市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4集党史文献纪录片《丰碑》,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多次到市直和县区有关单位宣讲红色文化。通过对红色理论的研究、红色故事的讲解、红色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
黄淮学院全力建设河南省高校高端新型智库,传播了正能量,丰富了基因库,发挥了智囊团作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决策影响力不断提高。撰写报送了22期《研究专报》、1期《调研动态》,省级内参3期(《资政参考》和《河南科技界情况》),市级内参2期(《调查研究》),其中获得省领导批示3次,市领导批示17次,专报成果2次受到驻马店市政府督查室通报表扬,多项建议成果被有关部门转化为政策措施。
社会影响力绽放光彩。相关研究成果被各级新闻媒体报道近300次,在各级新闻媒体举行学术讲座20余场,在市厅级党委中心组做专题讲座10余次,举办、承办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论坛”等各级论坛50余次,做主题演讲30余次,开展社会培训、咨询服务100多场次,共培训4000多人次。负责规划建设的新集村于2019年入选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和农村农业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引导帮扶的西平县高庙村大力发展红薯产业,打造“红薯小镇”,举办红薯文化节,该村2020年入选“河南省文明村”。通过参与乡村规划设计、科技帮扶、产业发展,先后合作打造了确山县中店村、遂平县红石崖村、驿城区鲁湾村、巩义市楼子沟村等1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实现了“双核”协进、相融相促。
(撰稿:温培雅 陈渺生 责任审核:朱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