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至28日,河南省本科高校示范性培训项目未来教育者培训班在黄淮学院成功举办。
25日上午,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水潮、副处长季双丽、副处长张小茜,黄淮学院校长刘彦明、副校长耿红琴、教务处处长陈兆金、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献丽等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省58所本科高校的近百名优秀教师参加。开班仪式由黄淮学院副校长耿红琴主持。
刘彦明在致辞中简单介绍了黄淮学院基本情况以及近些年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此次未来教育者培训班由黄淮学院承办,是省教育厅对黄淮学院的信任与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黄淮学院将不负重托,全力以赴、精心组织,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培训任务。
张水潮在讲话中指出,一是要长远把握“未来已来”的教育新形态。未来教育的生态、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追求等,都会发生质性的变化,高校要有紧迫感,要真正聚焦国家的战略需求,超前谋划,着眼未来、着眼引领、着眼自主,主动为国分忧、自觉为党育人,真正把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托扛在肩上,记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上。二是准确定位“未来已来”的教师新要求。要牢记“立德树人”,做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心怀“国之大者”,做新时代助生成长的“大先生”;乘持“锐意改革”,做新时代破茧成蝶的“先行者”;永葆“进取心态”,做新时代终身发展的“领头雁”。三是用心领悟“未来已来”的培训新期待。希望学员们珍惜机会,确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不断创新。
开班仪式结束后,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庞海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博士导师焦建利分别作了题为“高校教师发展: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信息技术赋能教师成长”的主题报告。
25日下午至28日,黄淮学院教师发展师团队以ISW国际认证项目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采取混合式教学方式,学员通过前期线上预习,线下集中授课、三轮微课演练,专家引领和同侪互评等相结合方式,开展为期四天的ISW工作坊培训。
28日下午,未来教育者培训班结业典礼在黄淮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多功能厅举行。黄淮学院领导为全体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和ISW国际认证证书。副校长耿红琴出席结业典礼并讲话。郑州大学吴艳利、河南师范大学王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任保显、任金城分别作为四个班级学员代表发言,表示此次培训班内容充实、节奏紧凑,收获满满、受益匪浅,并表示要把自己所学带到未来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精进,使课堂更加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让学生受益,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撰稿:徐君 责任审核:刘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