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 正文
落实纲要 再谱新篇 | 黄淮学院: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培育时代创客先锋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日期:2025-04-21 15:50:49    打印本文

黄淮学院作为河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构建了“五个融入”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培育“专创融合”课程等举措,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个融入”筑牢创新根基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构建“五个融入”特色体系,即融入人才培养目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外实践和学生发展评价。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配备专兼职就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近年来,学校“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机器人仿真与编程》《乡村景观设计》《短视频制作综合实训》等课程被立项为省级“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试点探索走向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走向系统实践。

以赛促创锤炼硬核实力

学校制定《黄淮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驱动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等品牌竞赛活动。学校建立了“月赛—学期赛—学年赛”三级竞赛机制,邀请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负责人、知名行业专家和相关政府机关负责人作为专家评委进行评审、点评与指导,参赛项目深度融合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创。

项目孵化浇灌产业硕果

学校重视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择优选取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近三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39项,在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十五周年总结工作中,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学校还孵化出“雨小姐”奶茶等5家挂牌新四板的企业,带动地方食品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聚焦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注重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支柱产业和科技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中培养了一批成绩显著的师生团队,包括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团队、服务“中国药谷”建设创新团队、服务新能源产业创新团队、服务城市智慧照明创新团队、服务“国际农都”创新团队。其中新能源创新团队攻克电池隔膜技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明专利30余项;美丽乡村团队完成13个示范村设计改造,助力乡村振兴。学校与20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每年输送数千名学生实训就业,形成“学校搭台、企业入驻、协同创新”的育人模式。

随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断增强,10名学生先后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2名毕业生入选“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邵帅、梅家晨等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典型脱颖而出。

邵帅,经济管理学院2021届毕业生。列入2019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获奖者。邵帅以《写给黄淮》《你是人间四月天》等作品获取网易云粉丝100+万,播放量超50亿。

梅家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在校生。获得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2年度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

此外,雒清雅学生团队《放学你别走—复兴汉代寿司》创业项目,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微创业大赛金奖;熊晨宇学生团队《工业废水有机生物材料处理》获2020年全国大学生微创业行动银奖;《冰释由心—渐冻人脑控交互系统研制》成功入选2021年“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计划(科技创新“攀登计划”类项目);《行随心——智能脑控轮椅》入围2022年河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培优计划”项目;《睿能热控——基于极小曲面和3D打印技术的新一代热交换器》入围“创响中原”2023年河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培优行动“飞鹰”项目。

从实验室到市场,从创意到产业,黄淮学院用扎实的行动诠释了创新教育的内涵。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中原崛起培育更多“敢闯会创”的新时代人才。

(撰稿:蒋颜   初审:商拥辉    复审:王中明    终审:汤震


核发:宣传部 收藏本页